-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4
Commit
This commit does not belong to any branch on this repository, and may belong to a fork outside of the reposi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Showing
3 changed files
with
87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There are no files selected for viewing
27 changes: 2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27
_collections/_columns/2024-06-03-another-june-but-i-am-speechless.md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27 @@ | ||
--- | ||
layout: post | ||
title : "又一個六月,我卻失語了" | ||
author: "WrightFu" | ||
date : 2024-06-03 12:00:00 +0800 | ||
image : https://i.imgur.com/MDZpCHX.png | ||
#image_caption: "" | ||
description: "" | ||
--- | ||
|
||
又一年,來到了這個會突然有一天回到五月的月份,而那年轟烈的「逆權之夏」,不經不覺,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而這一年的年曆,跟 9102 年,是完全雷同的,心坎裡覺得,更應該要寫一點東西。 | ||
|
||
<!--more--> | ||
|
||
可是,不斷思忖有頃,還是沒有想到可以寫甚麼。 | ||
|
||
誠然,香港的處境,比起前幾年,變得更為暗淡,制肘更多。曾經是這城的夢魘的一道法例,還是被強行通過了,更多的法律框架,可以用來對付「離經叛道」的民眾。單純的表述社會實況,為政策發展進諫,也可以被視為軟對抗,煽動市民顛覆政權。 | ||
|
||
因為種種的恐懼,乃至看不見未來的無力感,由「敢怒不敢言」,到逐漸變得麻木,沒有東西要說,曾是三十多年前中國的一代人的寫照。如今,同樣的走向,似乎也正在香港,及自身上演。自己的心力,已幾近沒有放在公共事務上,就算是日常生活,書寫的意欲也大為減少;而痱萎的公民社會、只有單聲道的立場取態,亦是政權最想看到的結局。 | ||
|
||
五年前的六月四日,維多利亞公園,仍被點點良知的觸光照亮。雖行禮如儀,但球場上的人,那時應該沒有想到,數天後的香港,會迎來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抗爭,改變了城市的軌跡,也讓這個城市產生了自己的烈士。而那或多或少反映著兩岸分野的觸光,竟無法再次光明正大的,在球場上點燃起。 | ||
|
||
這一年,政權甚至不敢直接道出六四二字,只用「將要來臨的敏感日子」替代之,更首次用上新近訂立的惡法,拘捕在社交平台上發佈六四相關訊息的人。一些仍然在擦邊球表態的小店和社運份子,亦「依樣葫蘆」的接受到政權的高度眷顧和溫馨提示。維多利亞公園的球場,繼續被巧立名目的「家鄉市集」佔據著。烈士的忌日、曾經發生大型抗爭的日子,仍然會特別重狗。由是觀之,政權對這些日子,仍然有著一根根的刺。 | ||
|
||
曾經,自己以為,當下網絡上巨大的訊息流,總能把抗爭的資訊留存著,但當眾人有意無意的不再提起,加上媒體被消失、SNS被刪帖、博客被屏蔽等,歷史的扭曲,速度來得比自己想像更快。趁著腦海裡尚有一絲記憶,持續的在這些日子書寫一下,也許是在有限空間裡,仍然可以做的一種resistance。 | ||
|
||
<!--END--> |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35 @@ | ||
--- | ||
layout: post | ||
title : "蝦妹與家" | ||
author: "東加豆" | ||
date : 2024-06-03 12:00:00 +0800 | ||
image : https://i.imgur.com/A1OGAIO.png | ||
#image_caption: "" | ||
description: "" | ||
--- | ||
|
||
她叫蝦妹。她有一個媽媽。也有一個爸爸,很早回歸天堂。現在有一個丈夫。 | ||
|
||
<!--more--> | ||
|
||
家,對蝦妹我來說,是一個具體的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抽象的情感寄託。它既是蝦妹成長的搖籃,也是她心靈的歸宿。 | ||
|
||
蝦妹的家,位於一個名叫“蝦米鎮”港灣的地方,這裡有清澈的河流,有綠草如茵的田野,環境優美! | ||
|
||
還有那些陪伴她長大的小夥伴。小時候,蝦妹和她們一起嬉戲,充分利用無須花一分半毛就能玩的東西,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但討厭和她們鬧翻,討厭! | ||
|
||
有人問蝦妹,“妳真的覺得當時環境優美?討厭小夥伴?” | ||
|
||
蝦妹說:“小時候一切看來都是優美,現在看,她們都是直接、單純、可愛。‘討厭’也許只是‘冇得玩’。” | ||
|
||
如今想來,依然有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略過,刻刻印在我的腦海中。 | ||
|
||
家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精神的歸宿。無論身處何方,心中總會惦記著那個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熟悉的笑容、熟悉的話語,都很寶貴的。 | ||
|
||
家,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蝦妹的家也在變化,有親人的離去,朋友的疏遠。但無論如何,家始終是心中最柔軟、最溫暖的地方。 | ||
|
||
所以,蝦妹想說,家是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概念,它既有地理的邊界,也有情感的延伸。它是她成長的搖籃,也是她心靈的港灣。無論身在何處,心中總會有一個安樂窩的地方,那就是家。 | ||
|
||
完 | ||
|
||
<!--END--> |
25 changes: 25 additions & 0 deletions
25
...ns/_columns/2024-06-04-why-do-todays-young-people-lose-ideals-and-enthusiasm.md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25 @@ | ||
--- | ||
layout: post | ||
title : "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丧失了理想和热情" | ||
author: "江上小堂" | ||
date : 2024-06-04 12:00:00 +0800 | ||
image : https://i.imgur.com/Zg0lVGL.png | ||
#image_caption: "" | ||
description: "" | ||
--- | ||
|
||
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极为不堪,岁静、佛系、躺平、摆烂成为时尚和潮流,方兴未艾,各领风骚,消极的心态和生活愈演愈烈。<!--more-->更为甚者,年轻人自杀案例越来越多。当代年轻人的总体精神面貌表现为缺乏理想和热情。那么,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落入如此境地呢?主要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 ||
|
||
从文化上来看,儒家思想强调顺服权威和父母,中国人长期处于父母的严厉管教和皇权的奴役与愚化统治之下,个体意识发展严重不足,历史上的中国人长期处于麻木与昏昧的状态之中,没有追求、没有思索、没有活力、没有抗争。鲁迅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他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麻木、冷血和醉生梦死。 | ||
|
||
但经过新文化五四运动的批判和启蒙,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观。他们怀抱远大的理想,富有极大的热忱,积极投身于致力于国家独立和强大的爱国运动之中。如此,才催生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现了国家独立。 | ||
|
||
这种理想和热忱一直保持和持续到改革开放前。但遗憾地是,理想和热忱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好在改革开放又带来了新的希望,理想和热情还是在短暂的沉寂后,又重新高涨。八十年代,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下,从过去统一的目标日益多元化,学习知识和个人奋斗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年轻人关心社会的发展,将个人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虽然八十年代比现在更为封闭,但是社会大环境不断有新的变化和新的进展,给年轻人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 ||
|
||
但这种社会的巨大转向可遇而不求。之后,在前车之鉴、个人努力对改变环境完全没有效果的无奈现实下,年轻人只得放弃宏大的理想,而专注于努力改变自身的处境上。“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容易改的和能够改的,基本都完成了。社会变化也趋于静止,年轻人的上升通道和机遇就越来越少。个人努力的边际收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趋缓,外向性工作岗位减少,经济结构的转型滞后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难。同时,劳动强度加大,收入下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沦落为脑力苦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压力之下,为生存和职业发展所奔波,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耗费着青春和生命。内卷十分严重,加班成为日常,挤占了闲暇和休息的时间,小时劳动报酬率越来越低,生活过得十分疲惫。这样一来,热情也消磨殆尽。 | ||
|
||
教育经历也是导致现今年轻人理想和热情丧失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教育转向知识化,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得。虽然三番五次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但皆无济于事。由于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必然导致学校把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长年累月高强度的灌输教学下,丧失了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兴趣,不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培养不出思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改革开放前的“开门办学”,虽然学得的知识少得多,但有自主探索的乐趣,能有童年和少年成长的应有快乐。相对而言,前者更不可取。 | ||
|
||
综而观之,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社会环境非常严酷,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十分逼仄。年轻人在教育和成长经历中,在进入社会后,背负着太重的负担,严重压制了年轻人的活力。在求学、就业,购房、婚恋和养育子女,都困难重重,始终处于过度和高强度的竞争中,没有片刻的轻松。竞争是必要的,但过早、过度、无止境和胜率过低的竞争则是病态的,会摧毁社会发展的活力,丧失创造力,不能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枉费了青春和生命,却既不能有益于自己,又不能有益于社会,是巨大而可悲的浪费。物极必返,许多年轻人在过度竞争无果后选择躺平。但躺平之后会怎么样呢?当既不愿意内卷,又不能躺平或不愿躺平后,年轻人能重拾理想和恢复热情吗? | ||
|
||
<!--END--> |
79d9145
There was a problem hiding this comment.
Choose a reason for hiding this comment
The reason will be displayed to describe this comment to others. Learn more.
v44.6 #295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