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34 lines (102 loc) · 6.56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34 lines (102 loc) · 6.56 KB

SSTable——概览与 Data Block

Alt text

上图为 SSTable 格式的总览,主要由 Data Block、 Meta Block、Metaindex Block、Index Block 以及 Footer 所组成,主要分为 3 部分: 用户数据、元数据以及索引数据,其作用如下:

  • Data Block: 按照 Comparator 所定义的大小关系按顺序存储 User Key 以及 User Value。为了节省存储空间,leveldb 将会对 User Key 进行前缀压缩存储,将于下文详述。
  • Meta Block: 用于快速 filter 某一个 User Key 是否在当前 SSTable 中,默认为 Bloom Filter。
  • Metaindex Block: 指向 Meta Block 的索引,用于快速定位 Meta Block。
  • Index Block: 指向 Data Block 的索引,用于快速定位 Data Block。
  • Footer: 其中包含了 Metaindex Handle 和 Index Handle,其中 Metaindex Handle 指向 Metaindex Block 的起始位置和大小,Index Handle 则指向了 Index Block 的起始位置和大小,可以认为是索引的索引。

1. Data Block

User Key 和 User Value 在 leveldb 中是未做分离处理的,也就是说每一对 Key-Value 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存储到 Data Block 中,并且 Data Block 是从文件起始位置连续存储的。在一个 Data Block 中,可能会有多条数据记录,同时由于这些数据记录是有序存储的(默认为字典序),那么相邻的两条数据之间的 User Key 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现前缀重叠,如下图的 4 个 User Key,它们都具有相同的 "sma" 前缀:

Alt text

如此一来,leveldb 就可以对其进行前缀压缩处理了。对于有序的字符串而言,这么做能够节省非常多的存储空间,但是会对查询增加复杂度,也会影响查询效率。因此,leveldb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额外引入了 Restart Point(重启点)。

Restart Point 的实现非常简单,leveldb 规定每隔 K 个 User Key,将不采用前缀压缩,而是直接存储整个 User Key,用于降低查询时的复杂度。K 值定义在 Options.block_restart_interval 中,默认为 16。也就是说,每隔 16 个 User Key 就存储完整的记录。同时,使用 Restart 数组来记录下这些 Restart Point 的文件偏移量,便于进行二分查找。如下图所示:

Alt text

Data Block 的构建是由 BlockBuilder 来完成的,类定义本身非常简单,如下所示:

class BlockBuilder {
public:
    explicit BlockBuilder(const Options* options);
    
    BlockBuilder(const BlockBuilder&) = delete;
    BlockBuilder& operator=(const BlockBuilder&) = delete;
    
    /* 清空相关字段内容 */
    void Reset();
    
    /* 添加一个 Key-Value 对 */
    void Add(const Slice& key, const Slice& value);
    
    /* 完成 Block 的构建,压入重启点信息,并返回 buffer_,设置 finished_ 为 true */
    Slice Finish();
    
    /* 返回 Block 的预估大小 */
    size_t CurrentSizeEstimate() const;
    
    /* 判断 buffer_ 是否为空 */
    bool empty() const { return buffer_.empty(); }

private:
    const Options* options_;          /* Options 对象 */
    std::string buffer_;              /* User Space 缓冲区 */
    std::vector<uint32_t> restarts_;  /* Restart Points 数组 */
    int counter_;                     /* Entry 计数器,用于重启点的计算 */
    bool finished_;                   /* 是否已经调用了 Finish() 方法 */
    std::string last_key_;            /* 最后添加的 Key */
};

1.1 BlockBuilder::Add()

BlockBuilder::Add(const Slice& key, const Slice& value) 向 Block 中添加一个 User Key 与 User Value,由于 Block 中的数据是有序存储的,那么此时该 User Key 必须要大于最后一个被添加到 Block 的 User Key,也就是 last_key_:

/* 获取 last_key_ */
Slice last_key_piece(last_key_);
assert(!finished_);
assert(counter_ <= options_->block_restart_interval);
/* 要么 buffer_ 为空,要么 key 大于最后一个被添加到 Block 中的 Key */
assert(buffer_.empty()  // No values yet?
       || options_->comparator->Compare(key, last_key_piece) > 0);

紧接着,判断 counter_Options.block_restart_interval 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 counter_ 小于 Options.block_restart_interval 的话,说明还没有到重启点,采用前缀压缩的方式存储。否则,就将当前 User Key 作为重启点,全量存储,并更新 restarts_ 数组:

size_t shared = 0;

/* 如果 counter_ < block_restart_interval 的话,说明还没有到重启点,直接进行前缀压缩处理 */
if (counter_ < options_->block_restart_interval) {
    /* last_key_ 就像链表里面儿的 prev 指针一样,只需要计算当前 User Key 和 last_key_ 有多少重合度即可 */
    const size_t min_length = std::min(last_key_piece.size(), key.size());
    /* 统计前缀长度 */
    while ((shared < min_length) && (last_key_piece[shared] == key[shared])) {
      shared++;
    }
} else {
    /* 此时 counter_ 必然等于 block_restart_interval,需要建立新的重启点 */
    restarts_.push_back(buffer_.size());
    counter_ = 0;
}

最后,根据前缀长度 shared 就可以构建出一条存储记录了,非前缀压缩的记录和没有相同前缀的 User Key 的 shared 为 0,这点需要注意。

/* 获取 key 和 last_key_ 的非共享长度 */
const size_t non_shared = key.size() - shared;

/* 使用变长编码,将 "<shared><non_shared><value_size>" 写入 buffer_ */
PutVarint32(&buffer_, shared);
PutVarint32(&buffer_, non_shared);
PutVarint32(&buffer_, value.size());

/* 将 User Key 非共享内容压入 buffer_ */
buffer_.append(key.data() + shared, non_shared);
/* 将完整的 Value 压入 buffer_ */
buffer_.append(value.data(), value.size());

/* 更新 last_key_ 为当前 User Key */
last_key_.resize(shared);
last_key_.append(key.data() + shared, non_shared);
assert(Slice(last_key_) == key);
counter_++;

1.2 BlockBuilder::Finish()

当上层调用方使用 BlockBuilder::Add() 方法向 buffer_ 中添加数据并达到一定量级以后,就可以调用 Finish() 方法将 restarts_ 数组压入到 buffer_ 中并返回完整的 Data Block 数据了:

Slice BlockBuilder::Finish() {
    /* 压入 restarts_ 数组中的全部内容至 buffer_ */
    for (size_t i = 0; i < restarts_.size(); i++) {
        PutFixed32(&buffer_, restarts_[i]);
    }
    /* 压入 Restart Points 数量 */
    PutFixed32(&buffer_, restarts_.size());
    /* 设置结束标志位 */
    finished_ = true;
    /* 返回完整的 Buffer 内容 */
    return Slice(buffer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