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读过Vue的源码,或者有了解过Vue的响应原理,那么你一定知道Object.defineProperty(),那么你也应该知道,Vue 2.x里,是通过 递归 + 遍历 data
对象来实现对数据的监控的,你可能还会知道,我们使用的时候,直接通过数组的下标给数组设置值,不能实时响应,是因为Object.defineProperty()无法监控到数组下标的变化,而我们平常所用的数组方法 push
, pop
, shift
, unshift
, splice
, sort
, reverse
,其实不是真正的数组方法,而是被修改过的,这些都是因为 Object.defineProperty() 提供的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完美。
网上看过很多关于Vue的源码解读或者实现一个简易版的Vue的教程,还都是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大概是为兼容性考虑吧), 而 Object.defineProperty() 确实存在诸多限制, 据说Vue的3.x版本会改用Proxy,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尝尝鲜,用Proxy实现一个简单版的Vue
Proxy 用于修改某些操作的默认行为,等同于在语言层面做出修改,所以属于一种“元编程”(meta programming),即对编程语言进行编程。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Proxy 这个词的原意是代理,用在这里表示由它来“代理”某些操作,可以译为“代理器”。
以上引用内容来自阮一峰的es6教程的Proxy章节 原文地址请戳这里。
我们来看看如何用Proxy去定义一个监听数据的函数
_observe (data){
var that = this
// 把代理器返回的对象存到 this.$data 里面
this.$data = new Proxy(data, {
set(target,key,value){
// 利用 Reflect 还原默认的赋值操作
let res = Reflect.set(target,key,value)
// 这行就是监控代码了
that.handles[key].map(item => {item.update()})
return res
}
})
}
当触发set的时候,就会执行 that.handles[key].map(item => {item.update()})
,这句代码的作用就是执行 该属性名下的所有 "监视器"
那么,监视器怎么来的呢? 请继续看以下代码
_compile (root){
const nodes = Array.prototype.slice.call(root.children)
let data = this.$data
nodes.map(node => {
// 如果不是末尾节点,就递归
if(node.children.length > 0) this._complie(node)
// 处理 v-bind 指令
if(node.hasAttribute('v-bind')) {
let key = node.getAttribute('v-bind')
this._pushWatcher(new Watcher(node,'innerHTML',data,key))
}
// 处理 v-model 指令
if(node.hasAttribute('v-model')) {
let key = node.getAttribute('v-model')
this._pushWatcher(new Watcher(node,'value',data,key))
node.addEventListener('input',() => {data[key] = node.value})
}
// 处理 v-click 指令
if(node.hasAttribute('v-click')) {
let methodName = node.getAttribute('v-click')
let mothod = this.$methods[methodName].bind(data)
node.addEventListener('click',mothod)
}
})
}
上面这段代码,看起来很长,可是实际上,只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 "编译" html 模板
,把有 v-bind
、v-model
、v-click
都给加上对应的 通知
和 监控
-
通知 就是
this._pushWatcher(...)
, 相当于是安装一个监听器,这样只要 this.$data 有发生 set 操作的话,就会执行this._pushWatcher
括号里面传的函数,来通知节点更新数据 -
监控 就是
node.addEventListener(...)
监听相应的事件,然后执行对应的watcher
或者methods
this._pushWatcher
又做了什么呢?
_pushWatcher (watcher) {
if (!this._binding[watcher.key]) this._binding[watcher.key] = []
this._binding[watcher.key].push(watcher)
}
这个就更简单了,如果 this._binding[watcher.key]
为空,就初始化,然后向里面添加一个 监听器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监听器是怎么实现的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node,attr,data,key) {
this.node = node
this.attr = attr
this.data = data
this.key = key
}
update () {
this.node[this.attr] = this.data[this.key]
}
}
Watcher
是一个类,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更新数据,怎么知道要更新哪个节点,更新为什么数据呢?在实例化(new)的时候,传的参数就是定义这些的
这样,我们就实现初步的双向绑定了,整个代码大概只有50行。其实还可以更少,但是更少的话,就是继续阉割功能了(虽然目前实现的也是严重阉割版的),但是我觉得实现这些,刚好可以不多不少帮我我们理解vue的本质。
本文最终实现代码已经放在 github上,想要直接看效果的同学,可以上去直接copy,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