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5 lines (49 loc) · 7.59 KB

3连通平面图的连通生成子图(讲义).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5 lines (49 loc) · 7.59 KB

3连通平面图的连通生成子图(讲义)

汇报人:李岳昆

问题背景

哈密尔顿问题在一般图论上有充分或必要的刻画。本部分讨论平面图的哈密尔顿问题,围绕一个问题展开:4 连通平面图是哈密尔顿的,该问题首次被惠特尼(Whitney)提出,是他在证明了 4 连通极大平面图是哈密尔顿的,随后提出的进一步猜想。该问题后来被塔特(Tutte)证明,后经托马森(Thomasson)进一步简化证明并做了推广:4 连通平面图不仅是哈密尔顿的,且是哈密尔顿连通的。

  • 欧拉图:遍历每一条边,源于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 哈密尔顿图:遍历每一个顶点,源于著名的正十二面体环球旅行问题。

塔特托马森的证明过程都使用了如下的归纳论点:

他们首先将图分割成几个子图,最后将子图的哈密尔顿圈合并成整个图的哈密尔顿圈。这种证明过程可以迅速用**分治(divide and conquer)**的方法解决。然而,由于分解后的子图并不总是(边) 不相交的,即使是验证该算法为多项式时间的有界性也并不容易。塔特定理引入了内部4连通图,该证明是在托马森证明的基础上,避免了分解成相交子图。证明思路十分具有建设性,并因此产生了一种寻找哈密尔顿圈的简易算法。

虽然原来的图是 4 连通的,但是被分解成的子图不再是 4 连通的。然而,他们继承了一些很好的属性,我们称之为 “内部 4 连通”。类比塔特托马森的证明过程,此处我们同样定义“内部3连通”图,进而讨论3连通图上的因子理论。

为什么是连通生成子图?

为了找到图中的哈密尔顿圈,我们要保留原图中所有的点,同时去掉一些“没用”的边(如图所示),这正是**生成子图(Spanning Subgraph)**的定义。

t1

通常来说,为了寻找哈密尔顿圈,我们希望每个节点的度都为2——这就意味着每个节点都没有“多余的边”,遍历该节点只需要“一进一出”即可完成。由此引出:**二度节点都是对我们有利的节点,不需要考虑在二度节点上去掉某条边。**记二度点集为 $W(G)$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寻找哈密尔顿圈,就要明确哪些点的边是“多余”的,进而去掉这些没用的度。当前已经知道:二度节点是自己人,我们需要找到敌人是谁。

最首要的问题,是敌人究竟有多少?即“边多余”的节点有多少?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破掉一个哈密尔顿圈需要几个点?答案是两个。

t2

当然,由于题目中给出的研究条件是:3连通图。我们还要考虑在圈的内部存在多连通情况,因此本文中我们破掉一个哈密顿圈最少需要的点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三个,我们要一起讨论。

能破掉哈密顿圈的点就是我们要严格监控的对象,这些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图是否存在哈密尔顿圈。

定理阐述

**定义 :**对于平面图 $G$ ,若其任意顶点 $v$$G$ 的生成子图 $F$ 中都有: $a\leqslant deg_F(v) \leqslant b$ ,则称 $F$$G$ 的一个 $[a,b]$ -因子。

$G$ 中与 $v$ 相邻的点集为 $N_G(v)$ ,$(u,v)$ 代表点 $u$$v$ 之间的边,$\delta (G)$ 为 $G$ 中最小的度。一个连通因子就是一个连通的生成子图,一个连通的[2,2]-因子就是一个哈密尔顿圈,且连通的[1,k]-因子就是一个最大度为 $k$ 的生成树,因子理论的成果目前并是不很多,本部分我们着重探讨平面图。

一个令人熟知的结论便是塔特的:4连通图都有[2,2]-因子。巴纳特证明了所有3连通图都有 2连通的[2,15]-因子,Gao证明了所有3连通图都有 2连通的[2,6]-因子,此外Gao还证明了存在没有[2,5]-因子的 3连通图。通过假设最小度大于等于4,我们证明了该问题的边界:[2,3]-因子。

定理 1 :$G$为最小度大于等于4的 3连通图。对于任意三个点:$u,v,s: (u, v), (v, s)\in E(G)$,$G$ 总存在一个连通的[2,3]-因子 $F$,包含边$(u,v), (v,s)$ 使得 $deg_F (u)=2, deg_F (v)=2$,且 $deg_F(s)=3$.

定理证明

  • 外部圈为简单圈时,内部3连通图是2连通的(上述破圈引理)$\Rightarrow$ 若 $u,v$ 为两个割点,则整个图分成两个连通分量 $\Rightarrow$ 若其中一个割点在外部圈上,则去掉该点后,整个图可变成线性I3CP图
  • 定义 1:对于生成子图 $F$$deg_F(v_1)=1$$deg_F(v_2)=2$ 两个点,如果在原图二度节点集合中去掉这两个点,二度节点存在哈密尔顿路;在非二度节点中去掉这两个点,非二度节点存在哈密尔顿圈,那么我们就称 $F_G(v_1,v_2)$ 为原图 $G$ 的一个连通因子

定义1说明了一件什么事情?除了这两个特殊的点 $(v_1,v_2)$,其他的点几乎完成了哈密顿连通的证明,因此这两个点成为了限制整个图的因子,我们要着重关注。

  • **引理 5:**令 $G$ 为2连通的I3CP图,假设对于所有 $v\in Inn(G)$,$deg_G(v)\geqslant 4$。那么对于任何 $v_1 \in Out(G)$$v_2\in V(G)-{v_1}$,存在一个连通因子 $F_G(v_1 , v_2)$

当一个连通的I3CP图 $G$ 是线性且为可分离的,我们就把这些块命名为 $B_1, B_2, B_3, ..., B_n$,以便 $$ V(B_{k-1})\cap V(B_k)={b_k},\quad 2\leqslant k \leqslant n $$

  • 引理 7 :让 $G$ 是一个可分离的线性I3CP图,其块末端都不是 $K_2$。同时在每个区块 $B_i$ 中,对于所有$v\in Inn(B_i)$,$deg_{B_i}(v)=4$。那么对于任何 $v_1 \in Out(B_1)-{b_2}$ 和任何 $v_2\in V(B_n)-{b_n}$,存在一个满足定义 1 的连通因子 $F(v_1, v_2)$

  • 我们将 $G$ 嵌入到平面中,使 $v\in Out(G)$。那么 $H:=G-{v}$ 是一个2连通的I3CP图,$u, s\in Out(H)$。通过对 $H$ 适用引理 5,有一个满足定义 1 的连通因子 $F_H(u, s)$。注意,由于 $\delta(G)=3,W(H)=\phi$,那么 $$ F=F_H(u, s)\cup (v, u)\cup(v, s)​ $$ 是一个理想的连通[2,3]-因子。这样就完成了定理 1 的证明。

引理证明

上面的证明都是十分显然的,需要证明的部分只有引理5引理7

引理5的证明

$C$$G$ 的边界圈,$G'$ 为 $G-{v_1}$.

  • Case 1:$G'$ 是条路

我们将得到的路径命名为 $P=(b_1,b_2,\cdots,b_{n+1})$ ,注意到 $b_1$ 是二度节点,因此, $P\cup (b_{n+1},v_1)$$G$ 的理想因子,除非 $v_2=b_1$,若 $v_2=b_1$ 则考虑 $P\cup(b_1,v_1)$ 同理。

  • Case 2:$G'$ 是2连通的

显然 $G'$ 是一个2连通的I3CP,且对于 $v\in Inn(G'), \quad deg_{G'}(v)\geqslant 4$,令 $N_{G}(v_1)\cap C = {b_1,b_2}$. 当 $v_2 \notin {b_1,b_2}$ ,令 $v_1' := b_1, \quad v_2' := b_2$ ,$v_3' := v$ 对于任意的点 $V(G')-{b_1,b_2}$ 根据 定理6 的归纳假设,存在一个连接因子 $F$,因此$Out(G')-Out(G)\subset Inn(G)$,$deg_{G'}(v)\geqslant deg_G(v)-1\geqslant 3$ 对于所有的 $v\in Out(G')-Out(G)$。因此 $W(G')-{b_1,b_2}\subset W(G)$。我们通过加一条边 $(b_1, v_1)$$F_G(v_1,v_2)$ 变成 $F_{G'}(v_1',v_2',v_3')$ ,因此这满足上述连通因子F的定义,且是一个理想的连通因子F。

  • Case 3:$G'$ 是分离的但不是一条路

由上面定理知:$G'$ 是线性I3C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