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executable file
·
308 lines (199 loc) · 16.6 KB

线性回归+逻辑回归.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executable file
·
308 lines (199 loc) · 16.6 KB

[TOC]

线性回归于逻辑回归面试题

1. 简单介绍一下线性回归。

  • 线性: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关系的——图象是直线,叫做线性。
  • 非线性: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函数关系的——图象不是直线,叫做非线性。
  • 回归:人们在测量事物的时候因为客观条件所限,求得的都是测量值,而不是事物真实的值,为了能够得到真实值,无限次的进行测量,最后通过这些测量数据计算回归到真实值,这就是回归的由来。

线性回归就是利用的样本$D=(\mathrm{x}_i, \mathrm{y}_i) $,$ \mathrm{i}=1,2,3 \ldots \mathrm{N}, \mathrm{x}_i$是特征数据,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通过有监督的学习,学习到由$x$到$y$的映射$h$,利用该映射关系对未知的数据进行预估,因为$y$为连续值,所以是回归问题。

2. 线性回归的假设函数是什么形式?

线性回归的假设函数($\theta_{0}$表示截距项,$ x_{0} = 1$,方便矩阵表达): $$ f(x)=\theta_{0} x_{0}+\theta_{1} x_{1}+\theta_{2} x_{2} \ldots+\theta_{n} x_{n} = \theta ^TX $$ 其中$\theta,x$都是列向量

3. 线性回归的代价(损失)函数是什么形式?

$$ MSE: \qquad J\left(\theta_{0}, \theta_{1}\right)=\frac{1}{2 m} \sum_{i=1}^{m}\left(y_{i}-h_{\theta}\left(x_{i}\right)\right)^{2} $$

4. 简述岭回归与Lasso回归以及使用场景。

  • 目的:

    • 解决线性回归出现的过拟合的请况。

    • 解决在通过正规方程方法求解$\theta$的过程中出现的$X^TX$不可逆的请况。

  • 本质:

    • 约束(限制)要优化的参数

这两种回归均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引入正则化项来达到目的:

线性回归的损失函数: $$ J(\theta)=\frac{1}{2 m} \sum_{i=1}^{m}\left(h_{\theta}\left(x^{(i)}\right)-y^{(i)}\right)^{2} $$

  • 岭回归
    • 损失函数:

$$ J(\theta)=\frac{1}{2 m} \sum_{i=1}^{m}\left(h_{\theta}\left(x^{(i)}\right)-y^{(i)}\right)^{2}+\lambda \sum_{j=1}^{n} \theta_{j}^{2} $$

  • Lasso回归
    • 损失函数

$$ J(\theta)=\frac{1}{2 m} \sum_{i=1}^{m}\left(h_{\theta}\left(x^{(i)}\right)-y^{(i)}\right)^{2}+\lambda \sum_{j=1}^{n} |\theta_{j}| $$

本来Lasso回归与岭回归的解空间是全部区域,但通过正则化添加了一些约束,使得解空间变小了,甚至在个别正则化方式下,解变得稀疏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这里的$w_1$,$w_2$都是模型的参数,要优化的目标参数,那个红色边框包含的区域,其实就是解空间,正如上面所说,这个时候,解空间“缩小了”,你只能在这个缩小了的空间中,寻找使得目标函数最小的$w_1$,$w_2$。左边图的解空间是圆的,是由于采用了$L2$范数正则化项的缘故,右边的是个四边形,是由于采用了$L1$范数作为正则化项的缘故,大家可以在纸上画画,$L2$构成的区域一定是个圆,$L1$构成的区域一定是个四边形。

再看看那蓝色的圆圈,再次提醒大家,这个坐标轴和特征(数据)没关系,它完全是参数的坐标系,每一个圆圈上,可以取无数个$w_1$,$w_2$,这些$w_1$,$w_2$有个共同的特点,用它们计算的目标函数值是相等的!那个蓝色的圆心,就是实际最优参数,但是由于我们对解空间做了限制,所以最优解只能在“缩小的”解空间中产生。

蓝色的圈圈一圈又一圈,代表着参数$w_1$,$w_2$在不停的变化,并且是在解空间中进行变化(这点注意,图上面没有画出来,估计画出来就不好看了),直到脱离了解空间,也就得到了图上面的那个$w^*$,这便是目标函数的最优参数。

对比一下左右两幅图的$w^$,我们明显可以发现,右图的$w^$的$w_1$分量是0,有没有感受到一丝丝凉意?稀疏解诞生了!是的,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稀疏解,我们想要的简单模型。$L1$比$L2$正则化更容易产生稀疏矩阵。

  • 补充

    • ElasticNet 回归: 线性回归 + L1正则化 + L2 正则化。

      • ElasticNet在我们发现用Lasso回归太过(太多特征被稀疏为0),而岭回归也正则化的不够(回归系数衰减太慢)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ElasticNet回归来综合,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 损失函数 $$ J(\theta)=\frac{1}{2} \sum_{i}^{m}\left(y^{(i)}-\theta^{T} x^{(i)}\right)^{2}+\lambda\left(\rho \sum_{j}^{n}\left|\theta_{j}\right|+(1-\rho) \sum_{j}^{n} \theta_{j}^{2}\right) $$

    • LWR( 局部加权)回归

      • 局部加权线性回归是在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测试样本(训练的时候就是每一个训练样本)在其已有的样本进行一个加权拟合,权重的确定可以通过一个核来计算,常用的有高斯核(离测试样本越近,权重越大,反之越小),这样对每一个测试样本就得到了不一样的权重向量,所以最后得出的拟合曲线不再是线性的了,这样就增加的模型的复杂度来更好的拟合非线性数据。

      • 损失函数 $$ J(\theta)=\frac{1}{2} \sum_{i=1}^{m} w^{(i)}\left(h_{\theta}\left(x^{(i)}\right)-y^{(i)}\right)^{2} $$

5. 线性回归要求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吗?

线性回归的假设前提是噪声服从正态分布,即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但实际上难以达到,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时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参考资料: http://www.julyedu.com/question/big/kp_id/23/ques_id/2914

6. 简单介绍一下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用来解决分类问题,线性回归的结果$Y$带入一个非线性变换的Sigmoid函数中,得到$[0,1]$之间取值范围的数$S$,$S$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概率值,如果我们设置概率阈值为0.5,那么$S$大于0.5可以看成是正样本,小于0.5看成是负样本,就可以进行分类了。

  • 逻辑回归的本质: 极大似然估计
  • 逻辑回归的激活函数:Sigmoid
  • 逻辑回归的代价函数:交叉熵

7. 简单介绍一下Sigmoid函数

函数公式如下: $$ S(t)=\frac{1}{1+e^{-t}} $$

函数中$t$无论取什么值,其结果都在$[0,{1}]$的区间内,回想一下,一个分类问题就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是”,一种是“否”,那0对应着“否”,1对应着“是”,那又有人问了,你这不是$[0,1]$的区间吗,怎么会只有0和1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假设分类的阈值是0.5,那么超过0.5的归为1分类,低于0.5的归为0分类,阈值是可以自己设定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把$\theta^T X+b$带入$t$中就得到了我们的逻辑回归的一般模型方程:

逻辑回归的假设函数: $$ H(\theta, b)=\frac{1}{1+e^{(\theta^T X+b)}} $$ 结果$P$也可以理解为概率,换句话说概率大于0.5的属于1分类,概率小于0.5的属于0分类,这就达到了分类的目的。

8. 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是什么

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是对数似然函数: $$ \operatorname{cost}\left(h_{\theta}(x), y\right)=\left{\begin{aligned}-\log \left(h_{\theta}(x)\right) & \qquad y=1 \-\log \left(1-h_{\theta}(x)\right) & \qquad y=0 \end{aligned}\right. $$ 两式合并得到概率分布表达式: $$ (P(y|x,\theta ) = h_{\theta}(x)^y(1-h_{\theta}(x))^{1-y}) $$ 对数似然函数最大化得到似然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为 :

$$ L(\theta) = \prod\limits_{i=1}^{m}(h_{\theta}(x^{(i)}))^{y^{(i)}}(1-h_{\theta}(x^{(i)}))^{1-y^{(i)}} $$ 取反得到损失函数表达式 : $$ J(\theta) = -lnL(\theta) = -\sum\limits_{i=1}^{m}(y^{(i)}log(h_{\theta}(x^{(i)}))+ (1-y^{(i)})log(1-h_{\theta}(x^{(i)}))) $$

9.可以进行多分类吗?

多分类问题一般将二分类推广到多分类的方式有三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 一对一:

    • 将$N$个类别两两配对,产生$N(N-1)/2$个二分类任务,测试阶段新样本同时交给所有的分类器,最终结果通过投票产生。
  • 一对多:

    • 每一次将一个例作为正例,其他的作为反例,训练$N$个分类器,测试时如果只有一个分类器预测为正类,则对应类别为最终结果,如果有多个,则一般选择置信度最大的。从分类器角度一对一更多,但是每一次都只用了2个类别,因此当类别数很多的时候一对一开销通常更小(只要训练复杂度高于$O(N)$即可得到此结果)。
  • 多对多:

    • 若干各类作为正类,若干个类作为反类。注意正反类必须特殊的设计。

10.逻辑回归的优缺点

  • 优点

    • LR能以概率的形式输出结果,而非只是0,1判定。
    • LR的可解释性强、可控度高、训练速度快
  • 缺点

    • 对模型中自变量多重共线性较为敏感

      例如两个高度相关自变量同时放入模型,可能导致较弱的一个自变量回归符号不符合预期,符号被扭转。需要利用因子分析或者变量聚类分析等手段来选择代表性的自变量,以减少候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预测结果呈$S$型,因此从$log(odds)$向概率转化的过程是非线性的,在两端随着$log(odds)$值的变化,概率变化很小,边际值太小,slope太小,而中间概率的变化很大,很敏感。 导致很多区间的变量变化对目标概率的影响没有区分度,无法确定阀值。

11. 逻辑斯特回归为什么要对特征进行离散化。

  • 逻辑回归属于广义线性模型,表达能力受限;单变量离散化为N个后,每个变量有单独的权重,相当于为模型引入了非线性,能够提升模型表达能力,加大拟合; 离散特征的增加和减少都很容易,易于模型的快速迭代;

  • 稀疏向量内积乘法运算速度快,计算结果方便存储,容易扩展;

  • 方便交叉与特征组合:离散化后可以进行特征交叉,由$M+N$个变量变为$M*N$个变量,进一步引入非线性,提升表达能力;

  • 简化模型:特征离散化以后,起到了简化了逻辑回归模型的作用,降低了模型过拟合的风险。

12. 线性回归与逻辑回归的区别

  • 线性回归的样本的输出,都是连续值,$ y\in (-\infty ,+\infty )$,而逻辑回归中$y\in (0,1)$,只能取0和1。

  • 对于拟合函数也有本质上的差别:

    • 线性回归:$f(x)=\theta ^{T}x=\theta _{1}x _{1}+\theta _{2}x _{2}+...+\theta _{n}x _{n}$
    • 逻辑回归:$f(x)=P(y=1|x;\theta )=g(\theta ^{T}x)$,其中,$g(z)=\frac{1}{1+e^{-z}}$

    线性回归的拟合函数,是对$f(x)$的输出变量$y$的拟合,而逻辑回归的拟合函数是对为1类样本的概率的拟合。

  • 为什么要以1类样本的概率进行拟合呢,为什么可以这样拟合呢?

    $\theta ^{T}x=0$就相当于是1类和0类的决策边界:

    当$\theta ^{T}x>0$,则$y>0.5$;若$\theta ^{T}x\rightarrow +\infty $,则$y \rightarrow 1 $,即$y$为1类;

    当$\theta ^{T}x<0$,则$y<0.5$;若$\theta ^{T}x\rightarrow -\infty $,则$y \rightarrow 0 $,即$y$为0类;

  •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区别,在线性回归中$\theta ^{T}x$为预测值的拟合函数;而在逻辑回归中$\theta ^{T}x$为决策边界。下表为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的区别。

    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的区别
    线性回归 逻辑回归
    目的 预测 分类
    $y^{(i)}$ 未知 (0,1)
    函数 拟合函数 预测函数
    参数计算方式 最小二乘法 极大似然估计

下面具体解释一下:

  1. 拟合函数和预测函数什么关系呢?简单来说就是将拟合函数做了一个逻辑函数的转换,转换后使得$y^{(i)} \in (0,1)$;
  2. 最小二乘和最大似然估计可以相互替代吗?回答当然是不行了。我们来看看两者依仗的原理:最大似然估计是计算使得数据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参数,依仗的自然是Probability。而最小二乘是计算误差损失。

13. 为什么逻辑回归比线性回归要好?

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首先都是广义的线性回归,其次经典线性模型的优化目标函数是最小二乘,而逻辑回归则是似然函数,另外线性回归在整个实数域范围内进行预测,敏感度一致,而分类范围,需要在0,1间的一种回归模型,因而对于这类问题来说,逻辑回归的鲁棒性比线性回归的要好

14. 逻辑回归有哪些应用

  • CTR预估/推荐系统的learning to rank/各种分类场景。
  • 某搜索引擎厂的广告CTR预估基线版是LR。
  • 某电商搜索排序/广告CTR预估基线版是LR。
  • 某电商的购物搭配推荐用了大量LR。
  • 某现在一天广告赚1000w+的新闻app排序基线是LR。

15. 如果label={-1, +1},给出LR的损失函数?

假设label={-1,+1},则 $$ p(y=1|x)=h_{\omega}(x)\tag{1} $$

$$ p(y=-1 | x) = 1 - h_{\omega} (x)\tag{2} $$

对于sigmoid函数,有以下特性, $$ h(-x) = 1 - h(x) $$ 所以(1)(2)式子可表示为 $$ p(y|x) = h_\omega(yx) $$ 同样,我们使用MLE作估计, $$ \begin{aligned} L(\omega)&= \prod_{i=1}^{m} p(y_i | x_i; \omega) \ &= \prod_{i=1}^{m} h_\omega(y_i x_i)\ &= \prod_{i=1}^{m} \frac{1}{1+e^{-y_iwx_i}} \end{aligned} $$ 对上式取对数及负值,得到损失为: $$ \begin{aligned} -\log L(\omega)&= -\log \prod_{i=1}^{m} p(y_i | x_i; \omega) \ &= -\sum_{i=1}^{m} \log p(y_i | x_i; \omega) \ &= -\sum_{i=1}^{m} \log \frac{1}{1+e^{-y_iwx_i}}\ &= \sum_{i=1}^{m} \log(1+e^{-y_iwx_i})\ \end{aligned} $$ 即对于每一个样本,损失函数为: $$ L(\omega)=\log(1+e^{-y_iwx_i}) $$

16. 逻辑回归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如果有很多的特征高度相关或者说有一个特征重复了100遍,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如果在损失函数最终收敛的情况下,有很多特征高度相关也不会影响分类器的效果。对特征本身来说的话,假设只有一个特征,在不考虑采样的情况下,你现在将它重复100遍。训练以后完以后,数据还是这么多,但是这个特征本身重复了100遍,实质上将原来的特征分成了100份,每一个特征都是原来特征权重值的百分之一。如果在随机采样的情况下,其实训练收敛完以后,还是可以认为这100个特征和原来那一个特征扮演的效果一样,只是可能中间很多特征的值正负相消了。

17. LR为什么使用sigmoid函数?

https://blog.csdn.net/qq_19645269/article/details/79551576

18. LR如何进行并行计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8e53d0101oetv.html

19.LR和SVM有什么不同吗

  • LR和SVM都可以处理分类问题,且一般都用于处理线性二分类问题(在改进的情况下可以处理多分类问题)
  • 两个方法都可以增加不同的正则化项,如l1、l2等等。所以在很多实验中,两种算法的结果是很接近的。 区别:
  • LR是参数模型,SVM是非参数模型。
  • 从目标函数来看,区别在于逻辑回归采用的是logistical loss,SVM采用的是hinge loss,这两个损失函数的目的都是增加对分类影响较大的数据点的权重,减少与分类关系较小的数据点的权重。
  • SVM的处理方法是只考虑support vectors,也就是和分类最相关的少数点,去学习分类器。而逻辑回归通过非线性映射,大大减小了离分类平面较远的点的权重,相对提升了与分类最相关的数据点的权重。
  • 逻辑回归相对来说模型更简单,好理解,特别是大规模线性分类时比较方便。而SVM的理解和优化相对来说复杂一些,SVM转化为对偶问题后,分类只需要计算与少数几个支持向量的距离,这个在进行复杂核函数计算时优势很明显,能够大大简化模型和计算。
  • logic 能做的 svm能做,但可能在准确率上有问题,svm能做的logic有的做不了。

20.当用lr时,特征中的某些值很大,意味着这个特征重要程度很高?

这里的特征是指输入特征,输入特征和模型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其次lr模型需要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离散化,以保证模型的鲁棒性。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lr中参数的大小来判断其对应特征的重要程度,在线性模型中(特征归一化之后)我们认为特征对应的参数值越大,其特征重要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