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26 lines (143 loc) · 19 KB

Punkcan.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26 lines (143 loc) · 19 KB
timezone
Asia/Shanghai

请在上边的 timezone 添加你的当地时区,这会有助于你的打卡状态的自动化更新,如果没有添加,默认为北京时间 UTC+8 时区 时区请参考以下列表,请移除 # 以后的内容


Punkcan

  1. Hello, 我是 Punkcan
  2. 我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不知道,这个月超忙的,我努力
  3.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Notes

2024.09.11

《货币未来》

  • 持有投资不代表持有货币
    • 这样说来如果比特币的投资属性过高,也会导致跟他货币属性产生悖论
  • 没有甚么正确的货币选择
  • 可分割或是好携带,很多物品都能做到,但是要能做到时间的适销性才是核心
  • 这个适销性创造了货币除了交易外的功能:价值储存(而且不会坏掉)

2024.09.12

软通货陷阱:任何物品被当成价值储存的载体,都会造成供应量的增加,进而摧毁价值,所以要担任货币角色的物品,势必在天然或是人为的条件下,限制供应

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个物品「有可能」被增加,他就有不被信任的风险,这个被增加的过程如果是可控的,且人为不可改变,倒也还好,但如果是人为可以改变,同样也有信任风险

所以黄金早期就被当做价值储存的物品的原因即便如此(人类后来也知道地心很多黄金...所以这可能不是一个永久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货币物品的硬度跟适销性是会变动的。

这时候出现一个问题,谁选择了正确的货币物品,这个财务才能够跨越时代

2024.09.13

题外话,也许以太坊或是某些区块链正在悄悄的建设出「超国家」也说不定,特别是联合那些货币主权薄弱的地区

货币是不同社会的技术现实决定的

健全货币是透过人们自由选择而浮现,价值是市场互动决定

影响适销性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人群的接收度,会反映在流动性上

经济规模的上限就在于愿意接受这中交易中介的数量,但随着经济规模扩大,生产需求跟结构就会越来越复杂,生产周期变长,效率提高,如果没有货币支持,透过货币的价值储存功能来让人们接受更长的时间周期来换取更高效率跟利益,经济规模就会难以扩大

也就是说货币让投资这件事情增加了时间的维度,人们不仅仅可以即时消费,还能投资未来,一切都是因为透过货币产生了计算盈亏的功能

雅浦岛的石币是类似比特币的形式,岛上的人只承认他们传统开发出来的石币 他们透过实际的移动记账,但不用真的带着石币

但随着后续爱尔兰人奥基弗对共识的破坏,石币终究退出历史

西非十六世纪,欧洲人用便宜玻璃珠(但对非洲人稀有)将非洲的财富逐渐转移换成廉价的物品,一种缓慢的财富掠夺的过程

也就是说当一个交易中介,出现任何可以低成本产出的一方,就会发生资源转移的现象

2024.09.14

轻易得来的货币会交换人们用辛苦挣来的财富,导致整个社会更加贫穷

换而言之,不同难度的财富获取代价,通常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整体经济往更贫困的环境变化,一旦贫富差距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恶化就会加速。

黄金每年的增长率大约1.5%,从未超过2%

不是所有闪闪发光的都是金子(白银的崩溃) 因为货币不再需要移动金属本身,白银回归到货品本身的定位

央行为何要囤积黄金:为了确保纸币的价格可以稳定,但是美国放弃了金本位的做法

不健全的货币系统将带来文明的衰败(我们现在是否正在面对一个不健全的货币系统?)

2024.09.15

刚找到电子书 经济参予者要互相支持,因为他们相信,彼此之间已经建构出一个基于互相信任的共同体

为什么日本跟德国的人民,容易信任整个社会架构?反观法国跟中国却没那么容易? 日本的集体主义文化是由多种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因素共同塑造的。以下是主要影响日本集体主义文化的关键因素:

1. 地理和自然环境

  • 资源稀缺与环境挑战:日本是一个多山、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历史上资源相对匮乏,农业耕地有限,尤其是在古代以稻米为主的经济结构下,依赖集体合作来种植、收割和分配粮食至关重要。这种需要合作的农业体系促使人们形成了依赖群体的文化,以确保共同生存和繁荣。
  • 自然灾害:日本经常面临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在这些灾害面前,个人很难独自应对,必须依靠集体力量来进行防灾和恢复。因此,面对自然挑战,集体合作逐渐成为社会的常态和共识。

2. 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传入:虽然日本的原生宗教是神道教,但从中国传入的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提倡“孝道”和“等级秩序”,强调个体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位置与责任,这与集体主义文化高度契合。在日本,个人利益从属于集体利益是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理念。
  • 封建社会结构:自古以来,日本形成了封建制度,武士阶层和领主系统长期存在,社会结构中有着强烈的等级秩序和忠诚观念。个人必须服从于家族、领主、皇权,这种垂直化的社会结构进一步强化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理念。

3. 武士道与忠诚文化

  •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重视忠诚、荣誉、牺牲和服从,强调个人对主君、家族以及集体的无条件忠诚。武士道的影响深远,塑造了日本社会的道德规范,个人为了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可以作出重大牺牲,这成为日本文化中集体主义的强大支撑。
  • 家族观念:日本社会的家族观念很强,家庭被视为一个整体,个人行为往往被家族利益和名誉所束缚。在家族和家庭中,个人要为家族的共同利益而努力,这种观念进一步强化了日本社会的集体主义意识。

4. 工作文化与经济发展

  • 现代工作环境中的集体主义:在战后经济复苏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企业的工作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公司中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使得员工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共同目标,这种工作文化在社会中进一步巩固了集体主义价值观。
  • 战后经济奇迹: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离不开全国范围内的集体努力。当时政府和企业高度合作,推动了经济增长,国民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迅速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了集体主义的社会氛围。

5. 教育与社会化

  • 教育制度的作用:日本的教育系统强调合作学习、纪律和集体责任。在学校,学生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与他人合作,尊重集体决策,遵守纪律。例如,学校生活中,学生要一起打扫教室、维护学校环境,这种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 社会期望与群体压力:日本社会注重和谐与礼仪,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期望的约束,社会上普遍存在“同调压力”(即大家都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不想被视为异类)。这种压力促使个体为了维持社会和谐而选择遵守集体规范,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集体主义文化。

6. 宗教与哲学影响

  • 神道教与集体和谐:神道教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以及集体在宇宙秩序中的重要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衡在神道教中占据重要地位,个人应顺应自然和社会,避免突出自己。这种宗教观念与集体主义文化相辅相成。
  • 佛教的影响:从中国和韩国传入的佛教在日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禅宗强调自我克制、服从群体的秩序,这些理念影响了日本的道德体系,使个人的行为更多地向集体责任靠拢。

7. 历史上的外部压力

  • 幕府时期的封闭政策: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03-1868年),日本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社会较为封闭。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内部和谐,集体主义成为了社会共识。这种时期的封闭文化和自我保护机制也在塑造集体主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德国社会之所以强调“法律至上”和严谨的制度化管理,以及德意志文化中的理性、规矩和责任观念,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哲学、政治、社会和经济基础。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 历史背景

  • 神圣罗马帝国的复杂性:从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德意志地区由许多独立的邦国、自由城市和公国组成。这种分散的政治结构要求各邦之间必须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法令来进行治理,以确保稳定与秩序。因此,早期德国地区就开始重视法律和规则的明确性,以应对复杂的治理环境。
  • 普鲁士的影响:普鲁士王国在18至19世纪的崛起对德意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普鲁士以其军国主义传统、纪律严明和高度组织化著称,特别是在国王腓特烈大帝时期,通过改革加强了行政和法律制度的有效性。普鲁士的教育和官僚体系也强调法律和规矩,这种传统在后来的德国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德国统一与法制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由俾斯麦领导的德国帝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权力,并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系。俾斯麦还推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如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这为后来的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奠定了基础,并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2. 哲学与启蒙思想

  • 康德的道德哲学: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伦理学对德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理性、自律和道德责任,认为人应依照普遍的道德法则行事。康德的哲学鼓励人们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将个人行为纳入到更广泛的社会道德责任中,这种思想与德国的法律至上观念相吻合。
  • 黑格尔的国家哲学:黑格尔强调国家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认为国家不仅是维持秩序的工具,还是社会正义和个人自由实现的框架。黑格尔的观点进一步强化了德国人对国家和制度的信任,因为在这种哲学观念下,国家被视为道德和正义的保障者。
  • 启蒙思想的影响: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德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在推动理性、法治和个人自由方面。德国知识分子广泛讨论法治的重要性,促使德国社会重视以理性为基础的法律框架。

3. 法律传统与法制建设

  • 大陆法系:德国采用的是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与英美的普通法系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系统的法典和明确的法律条文。德国的法律体系非常严谨,法律条文详细,法院依据法典判决案件。这种法律体系的严格性使得法律在德国社会中有着极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 《德国民法典》: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成文法之一,它高度系统化,明确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了社会的法治秩序和稳定。它不仅影响了德国社会,还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了广泛影响。这部法律进一步确立了“法律至上”的文化传统。

4. 普遍责任与纪律文化

  • 纪律与秩序的社会观念:德意志文化注重纪律、责任和秩序,这种观念源于历史上的军事化传统,尤其是在普鲁士王国时期。普鲁士的军队以其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管理著称,德意志民族因此形成了对纪律的高度尊重和认同。这种传统延续到了现代德国社会,在公共生活中表现为对规矩和法律的严格遵守。
  • 责任感与社会契约:德国文化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不仅体现在个人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上,还体现在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德国人普遍相信社会是通过“社会契约”维持的,即每个人通过遵守法律和履行责任,来换取集体福利和社会稳定。

5. 社会福利制度

  • 俾斯麦的社会改革:19世纪晚期,德国首相俾斯麦推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社会矛盾,还增强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和信任感。这种制度表明国家有能力公平地分配资源,保护弱势群体,提升了人们对社会结构的信任。
  • 福利国家理念:战后德国进一步发展了社会福利制度,形成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福利国家模式。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教育、养老保障和社会服务,德国政府增强了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信心和认同感。公平分配资源和保障社会稳定成为德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6. 二战后的重建与现代化

  • 战后法制重建:二战后,德国在盟军的监督下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法律和制度改革,特别是在西德(联邦德国),建立了基于民主和法治的宪法体系。这一改革不仅恢复了社会秩序,还增强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任感。新建立的德国宪法强调个人权利、民主参与和法律至上,奠定了现代德国的法律文化基础。
  • 现代化经济与制度:德国的战后经济复苏被称为“经济奇迹”,这种复苏得益于严格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管理结构。德国的企业文化和政府管理都强调理性决策、系统化管理和规则的遵循,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制度的信任。

7. 教育与社会化

  • 教育中的纪律与理性:德国的教育系统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理性思考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学校中高度重视纪律、准时和对社会责任的教育,使得德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就逐渐接受了法律至上和规矩意识的重要性。
  • 职业教育与制度化管理: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通过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量高度职业化和制度化的劳动力。这种体系的成功进一步凸显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使德国的社会成员更加信任国家的管理结构。

8. 国际形象与文化认同

  • 德国的国际形象:德国被公认为制度严谨、管理高效的国家,这种国际形象不仅影响了德国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也反过来强化了德国人对本国制度的认同感。德国的理性主义传统、守法意识以及严谨的社会秩序构成了国民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

2024.09.16

日本战后的高速发展并不是源自于自由市场,而是来自政府的介入,诸多亚洲国家对于自己的弱势是有警戒心,政府会尽其全力保护国内的市场发展

早期美国的确是高速发展过,但是接着落于下风的主要原因便是因为人民仰赖自由市场主义。

但是新重商主义是否为经济高度发展的动力?根据文化差异也会有所不同。

2024.09.17

2024.09.18

技术官僚的概念

技术官僚(Technocrat)是指那些基于科学、技术或专业知识而非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来管理和制定政策的官员或领导者。技术官僚通常具备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如经济学、工程学、公共卫生、数据科学等,强调通过理性分析、数据驱动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的社会或经济问题。

在技术官僚体制中,决策的核心是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不是传统的政治博弈或民众的短期利益。技术官僚相信,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可以更高效、更公正地制定和执行政策。这个概念通常与专家治国(technocracy)相关,即政府由专家主导,减少政党政治的影响。

技术官僚常见于以下情况:

  1. 危机管理:在紧急状态下(如金融危机、公共卫生危机),政府可能会任命技术官僚来领导,例如公共卫生专家在疫情期间做出防控决策。

  2. 特定政策领域: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如货币政策、能源政策或环境治理,可能会由技术官僚主导,确保政策科学有效。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决策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但也可能因为缺乏政治敏感性或民主参与而受到批评。

技术官僚有时候并不是为了增加就业率,相反地可能为了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加速某些产业的淘汰,也就是说技术官僚并不只会对朝阳产业进行保护,还会对夕阳产业下刀子

也就是说产业外移对于政府来说有时候是刻意为之(但饱受批评)

2024.09.19

我有一个疑惑,就是这个共学的过程可以沉淀出什么?

决定行为的如果仅仅是经济因素,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了,因为有很多战争跟经济无关

人类的本质不可能随时保持理性,不然就会一天到晚都在关注鸡毛蒜皮的事情

也就是说纯粹的理性或是感性都会造成人类文明的停滞

每个文明的理性程度不同,这个差异影响人民被既有文明束缚的程度

(我自己的个人的想法,人类通常会先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然后接着考虑族群的利益,但在这个同时,族群利益跟自我利益是有重叠的,而且并非所有思考都是理性的去判断,意味着类似民粹主义等会影响人们的动机跟价值判断,进而作出他认为对族群有益的行为。)

事多,累了

2024.09.20

最近发生了深圳的杀人事件 接连发生的许多效应都呼应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人通常并不是透过理性来判断如何寻求利益 也就是说在自由经济的状态下,也不是所有人都只寻求自我的最大利益

虽然这样讲很残忍,但也许支持一个群体前进的最大动力,可能是「上头」

2024.09.21

信息会改变信任的规模 但信任不等于信息 如果没法解决信任问题,反而会导致一切的成本上升

因此低信任的社会难以从高信息时代获益,又或者是损失会更多

(也就是说信任更类似是一种社会文化或是社会结构.....并没有办法很容易形成,需要适当的文化加上一定时间的累积)

2024.09.22

2024.09.23

2024.09.24

2024.09.25

2024.09.26

2024.09.27

2024.09.28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