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zone |
---|
Asia/Shanghai |
请在上边的 timezone 添加你的当地时区,这会有助于你的打卡状态的自动化更新,如果没有添加,默认为北京时间 UTC+8 时区 时区请参考以下列表,请移除 # 以后的内容
timezone: Pacific/Honolulu # 夏威夷-阿留申标准时间 (UTC-10)
timezone: America/Anchorage # 阿拉斯加标准时间 (UTC-9)
timezone: America/Los_Angeles # 太平洋标准时间 (UTC-8)
timezone: America/Denver # 山地标准时间 (UTC-7)
timezone: America/Chicago # 中部标准时间 (UTC-6)
timezone: America/New_York # 东部标准时间 (UTC-5)
timezone: America/Halifax # 大西洋标准时间 (UTC-4)
timezone: America/St_Johns # 纽芬兰标准时间 (UTC-3:30)
timezone: America/Sao_Paulo # 巴西利亚时间 (UTC-3)
timezone: Atlantic/Azores # 亚速尔群岛时间 (UTC-1)
timezone: Europe/London #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UTC+0)
timezone: Europe/Berlin # 中欧标准时间 (UTC+1)
timezone: Europe/Helsinki # 东欧标准时间 (UTC+2)
timezone: Europe/Moscow # 莫斯科标准时间 (UTC+3)
timezone: Asia/Dubai # 海湾标准时间 (UTC+4)
timezone: Asia/Kolkata # 印度标准时间 (UTC+5:30)
timezone: Asia/Dhaka # 孟加拉国标准时间 (UTC+6)
timezone: Asia/Bangkok # 中南半岛时间 (UTC+7)
timezone: Asia/Shanghai # 中国标准时间 (UTC+8)
timezone: Asia/Tokyo # 日本标准时间 (UTC+9)
timezone: Australia/Sydney #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 (UTC+10)
timezone: Pacific/Auckland # 新西兰标准时间 (UTC+12)
-
简单自我介绍 码农,平时比较多做数据分析和研究。对Web3所知甚少,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共学增加了解。
-
你认为你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 很有希望
-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读了 The Network State 第一章。
一个很合理的宏大愿景,既然可以有 DAO 满足对生产活动的改造,那也可以对国家进行 Web3 重构,从头打造一个没有历史负担的国家形式。很吸引人的想法 ,虽然有点中二。
但同样这个设想也令人疑虑。作者设想的是基于现有国家基础设施(军队,警察,水电道路,医疗教育等等)之上的 L2 国家,还是从底层开始这些国家基础都由 network state 自己掌握呢?我想应该是后者,想要建成国家,一定是想改变控制这些公共事务的决策系统,不然干嘛搞这么大。
还有很多疑惑希望通过后面的阅读来解答。
读了 政治哲学 第一章。
主题是自然状态,就是当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时候,人类的生活状态。我肯定认同,为了群体的存续和发展,必定要有合法执行暴力的组织,稳定内部秩序,抗击外部侵略。所以政府的建立是必须的,值得探讨的是人的自然权利在国家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愿意牺牲多少,来交换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偏好就是我们的政治倾向。
读了 Vitalik 和 Josh 对于 network state 的评价
他们都提到网络国家为对于当前身处的民族国家不满意的人提供了退出选项。挑选国家就像挑选公司一样,当然会多一些限制。
两人对于网络国家有一个共同的批评,即是资金主导,对富人友好。可以认为是富豪们想踢掉政府,自立为王。大多数情况这不是问题,网络国家对于政府及其政策(不论是一群真人还是一批智能合约或者AI),每个居民都能通过可审计的方法投票决定政府的去留。网络国家在技术上一定是设置为民主自由的,不然不可能吸引到居民。问题在于当民主的结果与富豪集团的喜好不一致,他们会不会直接放弃国家(假如网络国家发生分叉)去重建一个满意的。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
读了 The Network State 第五章,读了一半。
作者分别讨论了 nation state 里的 nation 和 state。关于 nation 的定义很多,各有各的出发点,同时也有局限性,没有一个完全公认且准确的定义能划分所有的 nation。state 的定义明确一点,一个政府治理明确的领土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拥有别的国家的承认,以及暴力执行维护自主权的能力。随后作者归纳了一些现在的 nation state 形成的方式,应该是作为和他将要提出的 network state 形成路径作为对比。当然他支持先有 nation 再有 state,之后 nation 和 state 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读完了 The Network State 第五章。
总体还是比较失望的,并没有看到我想要的论述。
-
关于军事力量,作者说可以和认可网络国家的大国签订防御计划。由于作者设想的网络国家领土是以分布式的飞地的形式存在于他国境内,如果和所处的这个国家产生摩擦,岂不是任人拿捏了。
-
网络国家境内的警察,应该也是靠租赁的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医疗教育,电力,管道,公路等基础建设,是否都是需要向所在国租借。这一点作者并没有说。
-
作者强调一个net应该有 moral innovation,什么是 moral innovation?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价值观创新,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是戒糖人士,或者生酮饮食群体。这里就很谜了,人的价值观是多维的,难道我因为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和某个群体有共同价值观,我就要搬去和他们一起住,加入他们的无糖国家?难道不会因为别的更大政治方面的分歧而活的更难受吗。这里我感觉如果说有一个 moral innovation 能把人凝聚起来致力于创建一个国家的话,一定是政治上的,而非别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上的。不然直接用现在的互联网社交网络,或者DAO这样的组织就可以满足需要,何须重新建一个国呢。所以能开始向着 network state 出发去建立 society startup 的,必然是对现有的政府统治不满寻找退出路径的人。
还有很多问题懒得写了,后面慢慢再思考。
在读 政治哲学 第二章。
国家的合法性从哪里来?谁赋予国家权力,可以使用暴力维护秩序,可以制定法律,可以向人民征税。洛克的同意理论是基于一种社会契约,个人和国家之间签订,我同意赋予国家凌驾于我之上的政治权力,因为我认为这符合我想要的利益。
在当前世界,这样的原始契约过程并不存在,人们没有签订过这样的契约就直接成为了国家权力下的居民。但对于 network state,这一点可以实现,Balaji 在第五章的设想是每个人用自己的 ENS 签署一个智能合约,就完成了这份社会契约。但这不应该被认为是只有 network state 才能做到的事情,每一个在成年后更换过国籍的人,都做过同样的契约签订。
在读 信任 第一部分。
福山想说的是,经济中80%可以由理性人假设出发的一系列推理来解释,但还有20%是有文化因素在里面的。这里的文化就关乎信任。美国人是缺乏信任的,亚洲比较多是通过家族关系来建立信任,德国和日本则善于建立非家族的高信任社会。具体信任应该如何建立呢,等我再看看他后面的内容。
在读 信任 第一部分。
Web3 的信任是指不用借助权威的第三方,直接通过区块链在人与人之间缔结契约的能力。福山在书里提倡的信任则是不借助契约,通过历史,文化和共同价值观产生的信任。两者是不同的,谨记。
在读 信任 第一部分。
美国和日本从表面上截然相反的文化传承出发,却都形成了结社文化,诞生了大型私人企业。他们各自走了什么路径呢。
美国虽然崇尚个人自由主义,但由于新教伦理的存在,令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节俭,理性,创新,诚实,对他人负责),基于这些价值观使信任成为可能。
读完 信任 第一部分。
听了共读会分享,听了一部分,感谢Swift Evo的分享。
读 信任 后面的一些部分。
福山强调文化因素,尤其是没有建立社团的文化,是诸多国家无法构成大型企业的重要原因(他在27章列举了数个经济、法律上的原因然后一一反驳)。本书写于1995年,接下来20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和商业发展应该是打脸他这个理论了。出现众多大型私企,不可能是因为短短几年里就养成了结社文化的缘故。还是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令大型企业的诞生成为可能,我也并不认为想形成大型企业需要大规模的道德共同体。员工与其说是因为信任聚在一起,不如说是因为财务原因和一些共同的愿景才结合成共同体。
读 多元宇宙。
导论谈到人们对当前民主的不满和不信任的增加,这一切和技术的发展脱不了关系。关于人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有几种意识形态:
- 「專家統治」(technocracy)让AGI来管理人类社会。
- 「放任主義」(libertarianism)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来代替政府。
读 多元宇宙 第二章。
介绍台湾民主制度的历史,以前并不了解,很有意思的书,期待继续读下去。
读 多元宇宙 第二章。
台湾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数位民主生态,旨在提供开源,透明,协作,量化的参与政治议题的环境,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这一部分另外很感兴趣,有时间想仔细了解一下这些项目如 g0v,vTaiwan,join 等。
读 多元宇宙 读完第二章。
介绍了台湾的民主化成果。台湾民主化进程也就二十来年,在作者看来在经济,政治,社会,法治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读 ⿻ 第三章。
什么是⿻?跨越社会差异的协作技术。作者从多种角度阐述⿻的意义和实例。我理解是因为人不能只从一个维度去理解,人也不能只从个人去理解。假如把人量化成一个高维特征,在每个维度上都可以属于一个不同的社群。这些社群之间的互相影响协作,令世界成为如此复杂的系统,以至于无法用一个单视角去理解和管理。所以就需要本书倡导的⿻。
听了线上分享会。
台湾在数位民主治理方面有很多实践,包括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之后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些项目的实际情况。希望在我身边可参与的这样的项目或社团也越来越多。
多元宇宙读完第三章。
介绍互联网诞生和之后步入预期内的陷阱的过程。作者的观点是技术的发明者和政府的退出,公共部门和社会部门的作用不断下降。私营企业的进入和掌握这些技术的话语权,导致互联网的发展令人不满。但我的观点是互联网确实让全人类的生活都进步了,如果由政府或非营利组织主导,是不可能发展的那么迅速,进化能力反而会弱。
在读 多元宇宙 第四章。
权利体系是支持民主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支持数字化运作的基础。⿻想要结合两者,为财产,身份,民主提供更通用更动态的基础协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后续阅读中慢慢领会。
在读 多元宇宙 第四章。
作者探讨了关于身份的概念。通常的身份系统需要有以下要素:认证、关联、隐私、复原、联盟。作者批判了现有的政府身份系统和互联网大厂的身份系统。而作者提出的多元身份系统,其实是一个野心更大的设想:将某人一生中的活动、接触的人、去过的地方全都记录,然后交叉建模验证。由于没有一个中心化权威部门,复原操作需要数个好友进行社交验证。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政府推动,这样的系统是否有可能诞生。
Connie 留言:
感谢你每次都认真记笔记,还积极参与讨论,真的太棒啦~期待后续继续一起交流~
多元宇宙这本书,在剖析相关议题的现状时,非常精准透彻,而且作者对于最近的科技与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都很熟悉。但当开始描绘理想中⿻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时,还是让我觉得过于理念先行,似乎无法把握作者设想的是怎样的未来。今天是打卡最后一天,希望接下来还有机会能把这本书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