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不规则图形的轮廓识别及其周长计算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changhaili/edgelen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34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不规则图形的轮廓识别及其周长计算

1 简介

edgelen是一个对图片中不规则图形的轮廓进行识别并计算其周长的java程序,纯Java实现。用到的算法有:

​ Kmeans

​ 混合高斯模型

​ 层次聚类

​ 密度聚类

​ 线程回归

​ 高斯滤波,拉普拉斯滤波

​ B样条插值

其中:

​ Kmeans和GMM都用于识别前景色和背景色

​ 层次聚类和密码都用于形状识别

​ 滤波用于平滑及获取物体边缘

​ B样条插值用于计算长度

该库可以在任何支持Java的程序中使用。比如可以封装在Android APP中。

app1

分别在输入框中输入背景的长与宽,选择背景的颜色,待测物的颜色,点确定,进入如下页面

app2

选择拍照,拍照确定后,会显示相应的长度。

edgelen是根据待测物在参考背景中的位置关系以及参考背景的尺寸(长宽),计算出待测物的周长。

2 实现思路

2.1 整体思路

下面讲述实现思路时,将以该图片为例子进行描述。

naive

原始图像查看:https://github.com/changhaili/edgelen/blob/master/images/naive.JPG

参考为红底白纸,即背景为一张红纸,本示例需要识别出三张白纸的周长。

  1. 识别背景色及前景色
    • 去除图片的上下左右边缘,随机采样出部分像素点
    • 使用聚类根据像素点颜色值 将颜色聚成两类
    • 计算两个类簇内部像素点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为大者所对应的颜色为背景色(本例为红色),小者为前色(本例为白色)
  2. 背景处理及坐标生成
    • 使用颜色聚类的结果读取所有背景色(红色)的像素点
    • 对红包像素点进行聚类,将 聚类后的簇 按包含的像素点数量倒序,只第一个簇为背景
    • 将背景顺时针旋转45度
    • 取出最外侧像素点,并分成四组,最原始背景的左侧边,上侧边,右侧边,下侧边
    • 将各边回归出一条直接,分别得到四条直线
    • 求四条直接的交点,即可以获取 上下左右 四个控制点
    • 将四个控制点逆时针旋转45度
    • 根据四个控制 点生成投影坐标
  3. 待测图形的边缘设别及曲线生成
    • 将待测图形进行聚类
    • 根据输入的待测图形的数量返回聚类后的 簇
    • 将 聚类后的像素点进行 Laplace平滑,并获取边缘像素点
    • 使用方位角游走的方式,将边缘像素点生成多线数(曲线)
  4. 曲线长度计算
    • 曲线上的像素点进行 滤波,可以使用高斯滤波或平均滤波
    • 对像素点进行多次采样
    • 对像素点使用B样条插值
    • 微分B曲线并计算 欧式距离
    • 加权平均多次采样结果,即为周长

如上例中,红纸的长宽为:1052 * 730; 单位为毫米,手工软布尺测量,稍有误差。

最后识别出三张白纸的周长分别为:1015.7,519.2,1255.9 。 手工软布尺测量1015.5-, 518.5-,1254.5+,误差小于 0.2 %

也可进行如下精度推理:

  1. 考虑到A4 大小标准为 297* 210, 即周长为 1014,误差小于0.2%。

  2. 右侧两个图形是由一张A4纸剪出,则可以中间图形的周长推导出右侧图形的周长:

    中间白纸规则部分(即图形的左侧垂边,A4纸边)长度为139,则不规则部分为 519.2-139 = 380.2

    最右侧图形的周长可以计算出:1014 -139 + 380.2 = 1255.2

    误差也小于 0.2%

当每隔一像素采样取点时,结果计算为1016.9, 519.2,1251.7,误差小于0.4%,运行速度得到了提升。

2.2 识别背景并建立坐标系统

2.2.1 对背景设别

使用颜色聚类识别出背景色和前景色

2.2.2 对背景进行聚类

目前实现了层次聚类和密度聚类,目前密度聚类实现的速度和性能都优于层次聚类 ,但内存使用还有待优化。

聚类后效果如下:

back_cluster

实际应该中,为了减少内存使用,背景可以读取上下左右指定宽度的像素点。

因为光照等原因,会有大量的错误象素点,使得聚类会产生多个聚族,选择像素点最多的聚族为背景图像。实际情况中背景聚类拥有的象素点数量远远多于错误聚类的象素点。

2.2.3 计算上下左右四角

  1. 将聚类后的背景(只剩下部分边框)按顺时针旋转45度,并获取最外侧像素

    rotate_45

  2. 按上下左右四个点,将点划分为四个数组中,即可形成 上下左右 四条边的点集合

  3. 对每条边所有点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即拟合出 y = kx +b 的直线,操作如下:

    a. 对点进行排序,先x后y;

    b. 删除 首尾 1/4(可调)的像素点,首尾像素点识别错误的可能性很大,如该图中缺只角;

    c. 对剩下的点进行一元线性回归。

  4. 解四个二元线性方程组,计算出四条直线的交点。这四个交点就是新的上下左右四个点坐标

    lines

  5. 将计算后四个点逆时针旋转45度,即原始点的坐标

2.2.4 根据坐标点建立投影矩阵

  1. 用户需要输入背景的真实长度和宽度

  2. 目前没有考虑到透视情况。经过多次实验(从正上方,左上方,右上方等),当拍照角度不是特别倾斜的情况下,透视对最结果的影响极小。

  3. 实际应用中只使用了三个点,取出 左上,右上,左下 三点

2.3 获取待测物边界并连成多段线

2.3.1 对待测物进行识别

同背景识别一样,即对像素颜色进行判断。还需要判断像素点是否在背景区域内。

这里待测物为三张有规则或不规则白纸片,所以设置像素颜色为白色。

目前要求待测物的颜色是一样。

2.3.2 待测物体聚类

同背景聚类一样,可以使用密度聚类或层次聚类。

考虑到图形的不规则性,聚类待测图片里,不能只取边缘像素。

聚类后的效果:

fore_clusters

2.3.3 识别边界

对每个聚类后图形进行Laplace滤波,识别图形的边界。

下图为对第三个图形识别出来的边界:

fore_edge_1

2.3.4 将图形边缘点生成多段线

使用方位角的游走来实现。一个聚类中可以生成多条多段线,取像素点最多的进行返回。

实现在后面详述

2.4 计算多段线长度

使用B样条插值:

  1. 使用滤波,过滤掉锯齿。测试高斯滤波,平均滤波对结果影响极小

  2. 对点进行采样,分别隔0,1,…,9个点进行采样

    对采样后的点进行样条插值

    两点间插入20(可调)个中间点

    计算两点间欧式距离

    累积所的的距离和,即结果

  3. 进所有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即 多段线长度

3 用到的一些算法

3.1 聚类

3.1.1 Kmeans聚类

用于区分前景色与背景色

过程:

  1. 去掉原始图像的边缘部分,随机采样出部分像素点
  2. 将像素点的颜色组成(R,G,B)的向量,所有的像素点组织成 3*N的矩阵
  3. 归一化颜色矩阵
  4. 计算颜色矩阵协方差矩阵,并计算PCA,并比例占90%以上的分量
  5. 将降维后的颜色矩阵使用Kmeans进行聚类,其中k=2
  6. 计算聚类内部像素点的平均距离,如果平均距离大,则该类为背景色,平均距离小,则为前景色

使用PCA的原因:颜色RGB值存在线性相关,如红色的RGB为(255, 0, 0),白色为(255, 255,255), 即绿色成分与蓝色成分线性相关

同时也有一个假设:背景比图形分布更散

3.1.2 GMM聚类

用于区分前景色与背景色

过程:

  1. 采样像素颜色值及相关的降维处理同上
  2. 将降维后的颜色矩阵使用GMM进行聚类 ,其中k=2
  3. 循环所有的所有的像素点(降维后)判断该点占某一聚类的概率,并将该像素点划为概率值最大所在的类别
  4. 之后也是根据方差判断颜色

3.1.3 层次聚类

用于识别出图形。

过程:

  1. 分解阶段

    a. 按长方形划分区域

    b. 如果当时区域内所有像素点都为前景色,同判断为一个 簇

    ​ 如果当时区域内所有像素点都为非前景色,同舍弃该区域

    ​ 如果当时区域内的像素点即有前景色又有非前景色,则按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区域继续划分区域

    c. 重复a, b 过程

  2. 归并阶段

    采用类似于最短路径算法实现

    将所有的 簇 做为定义图的顶点,如果两个簇相邻,则距离为1, 否则距离为无穷

    可以使用Dijkstra, floyd等算法记录两个簇之间的路径,只要路径不为无穷,则它们可以划为同一 簇

    归并过程递归呀循环实现

3.1.4 密度聚类

用于识别出图形。

定义所有点都为核心对象,相邻的像素为密度直达。

过程比较简单:

  1. 循环所有像素点,找出它密度直达的像素点
  2. 通过密度直达的像素点找到所有密度可达的像素点,并将其加入到集合中
  3. 循环1,2过程,返回聚类像素点的集合

3.2 一元线性回归

3.3 多段线生成

方法如下:

  1. 计算重心

  2. 任取一个像素计算该像素到重心的方位角

  3. 计算像素附近的其他像素点到重点的方位角

  4. 选择一个方向一致且方位角之差最小的像素做为后续点

  5. 循环2-4步,直到回到最初的像素点,则成环

    或附近没有像素点,放弃该多段线

  6. 重复2-5步,直到处理像素点

  7. 取最长的多段线(应该取围成面积最大的多线段,但没有实现)

3.4 滤波

高斯滤波

Laplace滤波

3.5 插值

B样条插值

3.6 矩阵计算

旋转

投影

4 示例代码

Maven配置了是使用Java 1.7,一些1.8的新特性无法使用

以下代码在 GirthTest.java 文件中,可以指定一张新图片,运行该测试用用例

// 运行时,下面四行赋值需要修改

String imgPath = "/Users/lichanghai/Mine/edgelen/images/naive.jpg";
    
SupportColor backColor = SupportColor.Red;
SupportColor foreColor = SupportColor.White;
int clusterCount = 3;

final BufferedImage img = ImageIO.read(new File(imgPath));

final int width = img.getWidth();
final int height = img.getHeight();

final int[] pixels = new int[width * height];
img.getRGB(0, 0, img.getWidth(), img.getHeight(), pixels, 0, width);

ImagePixelHolder pixelHolder = new ImagePixelHolder(1, new PixelImag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Width() {
    return width;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eight() {
    return heigh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Color(int x, int y) {
    return pixels[y * width+x];
  }
});

EdgeCurve[] curves  = LatticeUtils.getEdgeCurves(pixelHolder, 1052, 730,
               new KmeansColorSeparator(pixelHolder, 100000)
              , clusterCount, false);

for (EdgeCurve curve : curves) {

  GirthResult result = curve.getGirth();

  System.out.println("default : " + result.getRecommender());

  for (double d : result.getOthers()) {
    System.out.println("other girth : " + d);
  }
}

5 一些问题

5.1 透视引起的精度问题

  1. 目前没有考虑透视影响。为了实现方面,该项目本质是只是在平面上进行处理。透视需要考虑到三维空间的问题,比较麻烦。
  2. 只要不是手机放得过于倾斜,透视带来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

5.2 不要旋转45度拍摄

欢迎Star, 欢迎Fork

About

不规则图形的轮廓识别及其周长计算

Topics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Languages